本品項創意來源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清 翠玉白菜、清 肉形石。
%PrdPriceAmt%
文物朝代:清 (A.D.1644-1912)文物尺寸:長18.7 cm,厚5.07 cm,寬9.1 cm文物形式:玉文物描述:本作品是以半綠、半白的翠玉為材,運用巧雕手法,琢碾成一株葉綠梗白、葉上還停著兩隻昆蟲的白菜。其原本為陳設在永和宮內之「寶石盆景」的一部分。清末光緒皇帝的瑾妃曾住過此處,故有推測,翠玉白菜可能是其嫁妝。青葉白梗的白菜寓意清白;象徵人品純潔,葉尖昆蟲寓意多產;祝福子孫綿延。自然色澤、人為形制、象徵意念,三者和諧而圓滿,遂成眾人最深刻且共有的美感經驗。肉形石
文物朝代:清朝 (A.D. 1616-1912)文物尺寸:5.73x6.6x5.3 cm文物形式:瑪瑙文物描述:在故宮的陳列室中,肉形石與翠玉白菜是故宮人氣最旺的兩大文物,因此兩物經常擺在一塊供參觀者欣賞。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,像不像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、肥瘦相間的「東坡肉」?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,由於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,在不同的時間點,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顏色不同,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,製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,將原來質感豐富的石材加工琢磨,並將表面的石皮染色,做成了這件肉皮、肥肉、瘦肉層次分明,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