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展出院藏蠟染精品,規劃三個單元:「繪染世界—認識蠟染」、「宮廷古典—中爪哇蠟染」、「多元紛呈—北岸蠟染」,期待透過蠟染技法與紋飾發展的介紹,一窺印尼多采多姿的歷史與文化。I 繪染世界 — 認識蠟染Section I: Understanding Batik—The World of Painting and Dyeing峇迪 (Batik) 在印尼與菲律賓語具紋身意涵,由於蠟染紋飾與紋身圖案功能相似,具避禍保身之效,隨著時代變遷,蠟染取代紋身習俗,起源可能與紋身相關。II 宮廷古典 — 中爪哇蠟染Section II: Central Java Batik—The Royal Classics印尼蠟染發展以爪哇最盛,以靛藍、褐為主要用色,起源於十七世紀中爪哇馬塔蘭宮廷。中爪哇古典文化歷史悠久,雖曾吸收佛教、印度教文化元素,但當地以伊斯蘭信仰為主流,故紋飾多以植物、幾何圖案為主,並明確規範巴冷紋(Parang)、嘉應紋(Kawung)、蘇門紋(Semen)等紋飾為皇室的專屬紋樣。時至今日,皇室禁紋成為當代的蠟染流行紋樣。III 多元紛呈 — 北岸蠟染Section III: North Coast Batik—A Rich Variety爪哇北岸自古即是貿易重鎮,來自印度的珍稀織品多在此交易。故此處早期蠟染多模仿印度繪染布設計,兼採中爪哇圖案佈局。由於此地匯聚印度人、阿拉伯人、華人、歐洲人等族群,為滿足不同喜好,紋飾設計多元發展,如深受華人喜愛的吉祥紋樣,或是印歐社群流行的寫實風格花束紋,各自引領製作風潮。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