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品項創意來源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「清 翠玉白菜」、「清 肉形石」。
%PrdPriceAmt%
文物朝代:清 (A.D.1644-1912)文物尺寸:長18.7 cm,厚5.07 cm,寬9.1 cm文物形式:玉文物描述:本作品是以半綠、半白的翠玉為材,運用巧雕手法,琢碾成一株葉綠梗白、葉上還停著兩隻昆蟲的白菜。其原本為陳設在永和宮內之「寶石盆景」的一部分。清末光緒皇帝的瑾妃曾住過此處,故有推測,翠玉白菜可能是其嫁妝。青葉白梗的白菜寓意清白;象徵人品純潔,葉尖昆蟲寓意多產;祝福子孫綿延。自然色澤、人為形制、象徵意念,三者和諧而圓滿,遂成眾人最深刻且共有的美感經驗。肉形石
文物朝代:清朝 (A.D. 1616-1912)文物尺寸:5.73x6.6x5.3 cm文物形式:瑪瑙文物描述:在故宮的陳列室中,肉形石與翠玉白菜是故宮人氣最旺的兩大文物,因此兩物經常擺在一塊供參觀者欣賞。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,像不像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、肥瘦相間的「東坡肉」?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,由於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,在不同的時間點,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顏色不同,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,製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,將原來質感豐富的石材加工琢磨,並將表面的石皮染色,做成了這件肉皮、肥肉、瘦肉層次分明,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。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
文物朝代:晉朝(A.D.303-361)文物尺寸:23 x 14.8cm文物形式:冊, 紙本文物描述:王羲之(約西元前303-361),祖籍山東,出身仕族世家,西晉末隨父南渡,作過右軍將軍,會稽內史,東晉永和年間(西元前345-356)去職,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。熱衷詩歌,音樂與書法。他學書歷程是由近而古,轉益多師,取資廣博,尤其精研體勢,將秦篆漢隸各種不同的筆法,融於真行草體中,形成最佳體勢,所以唐朝人稱頌他「兼撮眾法,備成一家,為萬世宗師」。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,內容是大雪之後向友人問候。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指出,此蹟筆法圓勁古雅,意態閑逸,對趙孟頫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。從用筆來看,此帖多圓鈍的用筆,點畫勾挑都不露鋒,結體平穩勻稱,在優美的姿態之中,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。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蹟,譽之為「天下無雙,古今鮮對」。乾隆十一年,他將此蹟與王獻之的「中秋帖」,王珣的「伯遠帖」合稱「三希」,寶藏在「三希堂」中。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精摹本。釋文:羲之頓首。快雪時晴。佳想安善。未果為結。力不次。王羲之頓首。山陰張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