饕線獸饕線獸除了可以捲收耳機線,避免傳輸線過長易拉扯損壞外,還可變成造型項鍊或當成展示物收藏,使用族群廣泛。饕線獸轉換饕餮愛吃的特性,變為愛吃線的怪獸,因周圍紋路對稱陰缺非常適合纏繞捲線, 完美結合文化與潮流的新時代文化商品。饕線獸因結構單純,加工容易,量產性強,在材質上選用銅、琉璃等深具東方文化質感的單一性易加工環保材料製作,兼具展示宣傳與實用功能的時尚商品, 可增加東方紋飾曝光度,充分展現東方的紋飾與美。
參考文物獸面紋方鼎
文物朝代:商後期(1299 B.C.-1100 B.C.)
文物尺寸:帶耳高26.1cm 口徑19×15.8cm 腹深11.5cm 足高10.2cm
文物形式:青銅器
文物描述:此器盛物的器腹顯得寬而深,而器足高度相對的較矮,因而稍有頭重腳輕之感。這種方鼎特點在二里岡時期尤為明顯,鄭州張寨鼎即為一例。但此器紋飾則為複層高浮雕。其獸面鼻子兩邊有豆狀鼓起,近似於江西新淦出土文物,與中原作風有相異處,其鼻子造型方整,其獸面兩邊近下顎處有類似獸爪。
方鼎,盤口、立耳、平底、四柱足,有棱脊。器腹為獸面紋,以雷紋為地,柱足上有陰刻焦葉紋。

亞醜杞婦卣
文物朝代:商後期(1199 B.C.-1000 B.C.)
文物尺寸:帶蓋高21cm 器高14.2cm 口徑10×7.7cm 腹深11.5cm 足徑8.7×11.5cm
文物形式:青銅器
文物描述:器蓋蓋沿與蓋頂呈垂直,蓋住器身上的子口,器身兩側雙環顯示該器原本有提梁,通過雙環與器身相連,但今已失佚,此卣為殷墟晚期器制。頸蓋皆飾夔紋,腹飾獸面紋。這些花紋皆浮雕鼓出器表,但不見雷紋襯底,這種沒有雷紋襯底的獸面紋見於殷墟晚期,足飾二細線淺浮雕弦紋。 蓋裡中間及器底中央同銘各四字「亞醜杞婦」。